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于2025-04-22发布,目前炎德英才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5、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答案】B
    【解答】解:A、若甲、乙体积相等,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F浮甲>F浮乙,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漂浮,则F浮乙=G乙=m乙g,甲沉底,则F浮甲<G甲=m甲g,由(1)知F浮甲>F浮乙,m甲g>m乙g,即乙的质量较小,故B正确;
    CD、向杯中加盐水后,液体密度变大,乙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因此乙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17.如图甲,在对“中国天眼”进行体检时,需利用氦气球使检修员对反射面板的压力减小到160N以下。若氦气球(如图乙)连同配件质量为156kg,氦气球体积为200m3,空气密度为1.3kg/m3,检修员需携带20kg的装备,人受到空气浮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修员的质量应不大于100kg


    D.传送带的速度v=2m/s,方向沿斜面向下
    5.如图所示,某同学打水漂,从离水面1.25m处以的初速度水平掷出一枚石块。若石块每次与水面接触速率损失50%,弹跳速度与水面的夹角都是30°,当速度小于1m/s就会落水。已知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假设石块始终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后,弹跳速度为5m/s
    B.第一个接触点与第二个接触点之间距离为
    C.水面上一共出现5个接触点
    D.落水处离人掷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6.如图甲所示,一光滑圆管轨道由相互连接的两个半圆轨道及一个四分之一圆轨道组成,圆管轨道竖直固定(管内直径可以忽略),右侧底端与直轨道相切于M点,直轨道粗糙,圆管轨道的半径R=0.2m。质量m1=0.1kg的物块A,自圆管左端开口的正上方高h=4.8m处自由下落,沿切线落入圆管轨道,经过竖直圆管轨道后与M点处静止的质量m2=0.3kg的物块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物块B在直轨道上滑行过程的x﹣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B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  )


    2、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3、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17.(12 分)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1)检查图①装置气密性的的方法是 ▲ 。
    (2)图①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若用该装置在实验室制取
    氧气,则制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图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依据该现象,可以得出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
    结论是 ▲ 、 ▲ 。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 2.2 g 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5、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5、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9
    10
    11
    12
    13
    14
    15


    1、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2、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3)实验①中,大烧杯内蜡烛熄灭,大烧杯外蜡烛继续燃烧。大烧杯内蜡烛与空气隔绝,大烧杯外蜡烛能与空气充分接触,所以由实验①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实验②中,将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硬质玻璃管中充满氧气,此时氧气快速流动,将蜡烛周围的热量带走,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
    (1)气态;
    (2)小漏斗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氧气快速流动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答案


    1、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


    2、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