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三模)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历 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鲁国的政治文化面貌深受周王朝影响,即“周礼尽在鲁矣”。而与之毗邻的齐国在发展中则选择充分吸收东夷地区的文化, “因其俗,简其礼”。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             &nbs

2、p;            B.国家实力C.建国路径                          D.宗法观念2.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后第二次出巡,途中秦始皇登上了泰山,并在东海琅琊台一带留下石刻:  “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据此可知,秦始皇出巡的主要目的在于A.增强政治文化认同   &

3、nbsp;               B.摆脱传统政治束缚C.消除关东敌对情绪                  D.考察边疆军政事务3.唐朝时期,首都长安始终处在缺粮的威胁下,供天子六宫之膳的太仓储粮不及十日。江淮米不至时, “六军脱巾于道上忧之”。唐德宗时江淮米至,德宗亲自走告太子:  “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置酒相庆。”由此可知,唐代A.中央与藩镇矛盾尖锐         &n

4、bsp;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大运河地位日益重要                 D.北方农业生产衰退4.北宋中期,时人喜论“班马异同”,崇尚汉书而贬抑史记。苏辙指责司马迁“不务本诗  书  春秋,而以世俗杂说乱之”;苏轼也说“司马迁有大罪二,其一先黄老而后六经;其二论商鞅、桑弘羊之功也”。这一社会风气反映了A.士人地位有所提升                  

5、; B.变法运动阻力较大C.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D.宋代史学蓬勃发展5.清代将政区按照“冲”“繁”“疲” “难”四字区分为“最要” “要” “中”“简”不同类型,治理难度最大的州县由督抚拣选有经验者调补,治理较易之州县由吏部从初任中拣选。此举有助于A.扩大基层治理职权                   B.减轻国家财政负担C.提升官员行政效率      

6、;             D.优化官僚资源配置6.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政体官制随易新名,从“五口通商大臣”到“南洋通商大臣”,从“三口通商大臣”到“北洋通商大臣”,  “通商大臣”的职分特重, “中外系望,声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为重。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中国与世界对接的主动调适           B.宗藩关系逐渐解体C.清政府被动接受到自觉商战           D.地方治理效能提升广西20

7、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7.在民国前期读书人对乡村的关注中,“离村”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知识人“离村”基本只有入城一个方向,他们中相当多是在乡间接受了一些初级教育而到城市进一步求学的青年读书人,还包括一些已任教师者和部分士绅。这一现象源于A.边疆开垦需要                        B.自然经济解体C.土地兼并加剧               &n

8、bsp;        D.近代教育变革8.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中央执行委员会一地委”的二级和“中执委一区(地)执委一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架构。中共四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一区执委一地执委一党支部”的四级组织系统。1927年,中共五大确立“中央委员会一省委一市或县委一区委一支部干事会”的五级组织系统。这表明中共中央A.提升党员干部管理素质                 B.完善了民主集中制C.重视对基层组织的管理     &nbs

9、p;           D.发展革命统一战线9.新中国成立初期,川盐多由私商经营,存在运输堵塞、井灶停歇、销路不畅、劳资纠纷等问题。基于此,西南盐务管理局推动四川的盐务机构重组,走向统一经营,盐业市场由失序走向新秩序。据此推知,四川盐业转型A.有利于西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实现了西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C.标志着盐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开创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0.1980年4月,邓小平在谈长期规划问题时指出: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