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地理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地理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潍坊市农业

2、高度发达,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美誉。近年来,潍坊市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将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加快生产体系、监管体系、经营体系的智慧化提升,推动农业从“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型,逐步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属于农业经营体系智慧化提升的是( )A. 全面推广自动温控、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B. 农户用手机完成浇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C. 利用AI智能识别系统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D. 利用网络拓宽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新渠道2. 与设施农业相比,潍坊市实施“数字+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生产规模B. 提升产业质量C. 丰富作物品

3、种D. 减少种植环节【答案】1. D 2. B【解析】【1题详解】全面推广自动温控、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侧重于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属于生产体系智慧化提升,A错误。农户用手机完成浇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也是围绕生产环节展开,属于生产体系智慧化提升,B错误。利用AI智能识别系统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聚焦于生产过程的监管,属于监管体系智慧化提升,C错误。利用网络拓宽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新渠道,是在农产品销售经营方面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属于农业经营体系智慧化提升,D正确。故选D。【2题详解】“数字+农业”主要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设施农业也可通过扩大场地等方式扩大规模,A错误。“数字+农业”将数字技术与

4、农业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管理等,能提升农产品品质、生产效率等,进而提升产业质量,B正确。丰富作物品种可通过育种技术等实现,并非“数字+农业”的主要目的,C错误。“数字+农业”不能减少种植环节,而是使种植环节更智能、高效,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太仓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既沿江又临沪的县级市。从1993

5、年德国弹簧生产企业“K”在这里建厂开始,市政府着力向服务型职能转变,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之后德企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引入这里,越来越多的德企在太仓落地。至今太仓已集聚了470多家德国企业,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产业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德企之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K企业选择在太仓建厂的前提条件是这里( )A. 地理位置优越B. 生产成本低廉C. 政策待遇优厚D. 人才力量雄厚4. 太仓德企主导产业部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德国本土产业升级B. 德国产业全球化布局C. 江沪区域产业升级D.

6、太仓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3. A 4. C【解析】【3题详解】太仓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既沿江又临沪的县级市,其地理位置优越,临江可利用水运优势,临沪可借助上海的经济辐射和产业带动等,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是企业选择在此建厂的前提,A正确。材料未提及太仓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B错误。虽然市政府有服务型职能转变等举措,但在企业最初选择建厂时,地理位置优势是更关键的前提,政策待遇不是首要前提条件,C错误。在1993年企业刚建厂时,太仓人才力量并非突出优势,且材料也未强调当时人才对企业选址的关键作用,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太仓既沿江又临沪,其产业发展受江沪区域整体产业升级影响较大。随着江沪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航空航天等产业的需求增加,也为这些产业在太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产业配套环境,促使太仓德企主导产业部门发生变化,C正确。德国本土产业升级对其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