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吕梁市 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4 1.(3 分)C 【解析】强加因果,材料一并没有提到“为了完全还原古书原貌”这一目的。另外,原文说的是“选出正确文本”,这和“还原古书原貌”意思不同。2.(3 分)C 【解析】A 项,强加比较,“校勘学的工作有三个主要的成分:一是发见错误,二是改正,三是证明所改不误”,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且原文并没有强调“改正错误”比其他两个成分更重要。B 项,因果不当,客观发见错误的方式更准确、更可靠是因为它不依赖读者的个人理解,于文无据。实际上,客观发见错误也需要读者对不同版本的本子的差异进行判断,这同样依赖读者的理解能力
2、。D 项,说法绝对,忽略了校勘过程中还需要严谨的比对和分析。3.(3 分)B 【解析】材料二中主观发见错误是指读者读到不可解之处或可疑之处,认为文字有错误;客观发见错误是指通过不同版本的本子的比较发见错误,两者与材料一不存在对应关系。材料一中提到的抄写者的主观臆改属于异文产生的原因之一,依据版本谱系的校勘是一种校勘方法。4.材料一语言风格较为专业严谨,多使用专业术语和概括性表述。整体概述了口传时代、抄传时代、印本时代的校勘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专业、凝练的表述概述了多种复杂因素,体现了学术文章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材料二语言风格更为通俗易懂,术语较少。少用“口讹、形讹、笔讹”这样的术语,而是用具
3、体的例子来解释校勘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使读者更易理解。(每点 2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5.分析版本源流: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都是抄传时代的写本,可能更接近古书原貌,但存在文字残损现象,竹简本可能出现错简现象,与帛书本一样可能存在口讹、主观臆改等抄写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宋刻本是印本时代的版本,经过了前人的校勘和整理,文字表述相对清晰、完整,但可能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比较异文:由于传抄、刊刻等行为会造成不同版本在文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需要梳理异文现象。综合比较,改正错误:课文在最终校勘时可能综合比较了不同的版本,并修正了错误,根据版本特点和文本内容等因素,选择更为经典和权威的版本
4、并进行相关注释。(每点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6.(3分)D 【解析】“使用比喻、对比、用典等修辞”错误,文本一并未使用用典修辞。7.(3 分)B 【解析】“折射出封建等级制度和逸乐思想的根深蒂固”错误,由前文可以看出,赵国贵族反对主要折射出的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宗室贵族利益不可损害观念的根深蒂固。8.突出核心人物。文章主要围绕赵武灵王展开,他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与灵魂人物,“改革者”直接点明了主角的身份特征。所有的事件和情节都是围绕“改革”展开。标题凸显了文章颂扬积极奋进、敢于突破创新者的主题。增加读者对改革者经历作为的期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 2 分,共 4 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且
5、意思对即可。)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共 6 页)9.结构的精准:文章以时间为序,串联了公元前 326 年、公元前 322 年、公元前 314 年、公元前 307 年发生在改革者赵武灵王身上的重要事件,清晰展现了赵武灵王的政治生涯轨迹和改革的逐步推进过程,时间精准,事件排布精准。(2分,意思对即可。)结构的精妙: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章开篇抛出“改革一词,到底来源于哪里”的疑问,引发读者好奇心;写赵肃侯去世,赵国面临五国联盟的合围,设置了赵国能否度过危机的悬念。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先描述赵雍继位时赵国面临的灭顶之灾五国大兵压境,营造出极度紧张的氛围,随后笔锋一转,写他巧妙化
6、解危机,让紧张氛围得以舒缓;“胡服骑射”的改革,先强调改革面临的巨大阻力,再叙述赵雍说服公子成,成功推行“胡服骑射”,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开篇以“改革一词,到底来源于哪里”设问激疑,结尾以“改革一词,由此滥觞”收束,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每点 2分,共 4 分。任意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10.CDG(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主谓宾齐全,句意完整,故断在 C 处。“居戚”语意完整,并根据后文语境“君又在殡”可知国君去世,“公卒未葬”事件完整,应连一起,“文子击钟”主谓宾完整,故断在 D、G 处。11.(3 分)A 【解析】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中的“韪”意思是“是,对”,不是意动用法。12.(3 分)B 【解析】“樊迟有勇而冉求有谋”错误,由材料来看,樊迟了解军情并给冉求提出了正确的建议,体现出谋;冉求带头越过壕沟,持戈攻入齐军,体现出勇。13.(1)诗中说:“君子是仿效的楷模。”孟僖子是可以仿效的。以自己的过错为警戒,来教诲后代。(得分点:则,准则,楷模;效,效仿,仿效;诲,教诲。每点 1分,句意 1分,共 4分。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