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含考点练习题)》,以下展示关于《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含考点练习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点一、知识点串联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6世纪,莫尔在乌托邦中首次提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其进行了发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美好设想,但存在空想性,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汲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理论到实践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19世纪30年代,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工人阶级提出了普选权等政治要求,显示了无产

2、阶级的伟大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与失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实行普选制、维护工人权益等,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而失败。从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后,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发展。从一国到多

3、国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到多国实践。东欧、亚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二、高频考点【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愈加明显,社会矛盾尖锐,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了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他们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

4、权利展开斗争,英、法、德等国的工人运动先后爆发但都走向失败。工人阶级觉醒,呼唤科学理论指导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反映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愿望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并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中,参加社会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实践经验。【考点】法国巴黎公社的特点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形势下爆发的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意义的深远性: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5、的学说教训的深刻性:缺乏一个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理论创新: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了胜利,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通过实践证明了列宁学说的正确性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俄国国情决定)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斗争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方式【考点】苏联(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方式(1)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6、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间接过渡一新经济政策: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 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高度集中苏联模式:利用行政手段,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 渡,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但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如农业集体化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三、考点练习1.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其中不包括( )A.实行普选制,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C.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维护工人权益D.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