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25届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鞍山市2025届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Mg-24 S i-28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类思想在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叙述内容的分类错误的是选项叙述分类A细胞器的双分子膜由磷脂构成该双分子膜属于超分子B核甘酸由核昔与磷酸脱水缩合而成核甘酸属于生物大分子C烫发第一阶段需将头发角蛋白中二硫键(-S-S-)转化为游离的疏基(-S H)该过程属于还原反应D质谱检测时,样品分子首先被高能原子轰击成由
2、电子、阳离子以及电中性微粒组成的气态物质该气态物质属于等离子体2.NHJ受热分解发生如下反应:NH4I NH34 III,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 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H B.HI的电离方程式:HI=H+rC.基态I的价层电子排布式:4d5s25P6 D.NH?的VS EPR模型:3.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方法A硝基苯(NO2)NaO H 溶液、Na2sO 4IO H2O萃取、分液、干燥BCO2(S O2)饱和Na2cO 3溶液洗气CK2CO3(难溶于水的灰分)蒸储水溶解、过滤、结晶D乙醇(用0)浓硫酸蒸储化学第1页(共8页)4.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3、燃烧热:C2H5O H HO CH2CH2O HB.pKa:CH2cleO O H CH2cleH2cH2coO HC.CO Cb 与 S O Cb 犍角:ZCI-S-C1 ZCI-C-CID.化学轴中阳子犍成分的百分数:MgO 饱和食盐水beCCl2MnO?、浓盐酸bcDc o2CaCO3稀硫酸bc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最高价氧化物水溶液的pH:ZW B.第一电离能:WXYZC.简单离子的半径:XYZW 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XW7.化合物丫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X制得。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
4、是A.溶液中,ImolX最多能与3 moi NaO H反应B.X、丫遇FeCh溶液均显紫色C.Y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D.室温下X、丫分别与足量Bn加成的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不相等化学第2页(共8页)8.硫酸盐(含S O d,HS O。气溶胶显PM2: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 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共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HNO 2是氧化产物 D.该过程有氮氧键的断裂和硫氯键的生成9.某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用于检测汗液中的葡 萄糖浓度,该传感器同时集成了供电与检测两个模块。右图是 供电模块工作原理(其中G O D为电极表面修饰的葡萄糖氧
5、化 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高活性G O D,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增强电信号强度B.利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表面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C.供电模块负极反应:C6H12O6-2e 4 H?o=01207+2H4D.供电模块中lxio-6口皿。畿6Hl2。6被氧化,正极消耗1.12x10-5 mL02(标准状况)10.由C1O2制备杀菌剂NaC102的生产工艺流 食盐,水Cl2程如右图,已知“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CO2-m4结晶、干燥iNaClOz产品程中排出的少量C1O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时阳极材料可选择Fe、C合金网尾气吸收I-成品液T-NaOH、H2
6、O2B.尾气吸收时H2O 2起氧化剂的作用C.电解总反应式为:2C1O2+2NaCl=2NaC102+Cl2D.结晶干燥时需在HC1热气流下进行,以防NaClO z水解11.实验室制备滨苯的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关于实验 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漠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澳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滨苯化学第3页(共8页)12.硅化镁是一种窄带隙n型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 有重要应用前景。硅化镁的晶胞参数a nm,属于面心立方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MgA.晶体中与S i原子距两圾近的Mg原子有4个o-c-OB.晶胞在对角面方向的投影图为:|00-AC.晶胞中相距最近的S i原子与Mg原子间的距离为彳4 nm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W,该晶体的密度p=西 gpm13.合成氨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127 kJB.N-N 的键能约为 157.7 kJ/molC.(i)(ii)(iii)能量不同的原因是形成该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