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x》,以下展示关于《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 (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92年至 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共发掘获得人牙化石4枚、石制品2000余件、动物化容万余件及

2、一批灰烬、灰屑、烧骨等。无论在遗址规模、文化堆积物年代、考古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方面,盘县大洞都可与北京的周口店媲美。据此可知,生活在盘县大洞一带的古人类A.开始用火及饲养家畜B.存在阶级和贫富分化C.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D.从事原始农业和养蚕2.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思想活跃。以下观点孟子“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除粟,女有馀布。”韩非“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雷。”A.表明重农抑商的主张B.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C.标志社会转型的完成D.推动百家争鸣的形成3.图1为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年)逝世于中国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其中写道:“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

3、以开元廿二年正月(廿)日,乃终于官弟(第)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该墓志可用于印证历史第1页 (共8页)A.唐朝与日本形成宗藩关系               B.日本仿唐制实行大化改新C.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D.大唐的风俗文化远播异域4.王阳明说:“新民”之所以弃其宗族,畔其乡里,四出而为暴,固然是由于官府“治之无道,教之无方”,也因为“尔父老”对子弟未能早加训诲戒饬,诱掖奖劝,故“我有司

4、与尔父老子弟皆宜分受其责”。为此,王阳明A.制定乡约加强基层的治理与教化B.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C.指责官府与宗族负乡里暴乱之贵D.主张放松对“新民”的人身控制5.学者戴逸指出,康、雍、乾时期,江浙地区研产米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这反映江浙地区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B.农业生产发展滞后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瓦解6.领事裁判权使国家丧失了司法主权,但这个权力有大清国自愿奉送的成分。那时的英国已建立了系统的司法体

5、系,而大清国刑民不分,一个县太爷既是法官也是警察局局长。外国人不能接受大清国的诉讼程序,大清官员也不愿惹这些麻烦,就轻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这反映A.晚清政府缺乏民族国家意识B.清廷腐败导致司法主权丧失C.领事裁判权必然会遭到破坏D.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充满曲折历史第2页 (共8页)7.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强调: “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出来的。”胡适意在说明A.民主与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B.争取个人权利是实现民主的前提C.封建正统思想地位遭受巨大冲击D.自由平等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必然8.在马克思、列宁的观点里从来没有说过农

6、民可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甚至列宁还将农民视为潜在的资产阶级。毛泽东则认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阶级为主力军的革命。这反映A.中国的无产阶级还没有发展成熟B.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前提C.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有同盟关系D.国情差异影响了革命道路的选择9.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斯大林同意给新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仅 、以机器、设备等材料和商品的形式提供。之后在朝鲜战争中通过苏联的援助、中国军队实现了全面武装。据此可知,苏联的援助A.推动中国实现了工业化B.加剧美苏两大阵营对峙C.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D.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10.图2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农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体现了A.经济调整政策取得一定成效B.延续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得到解决D.消除了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历史第3页(共8页)11.古埃及人已经学会用数学来管理国家和宗教事务,确定付给劳役者的报酬,求谷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