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抚州市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抚州市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说明:1本卷共有两道大题,20 道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2本卷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3所有考试结束 3 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登录智学网()查询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说明:1本卷共有两道大题,20 道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2本卷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

2、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3所有考试结束 3 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登录智学网()查询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这说明汉朝()A.王国问题彻底解决B.治国思想发生转变C.统一观念深入人心D.文化专制效果良好2.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往往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煽惑之下,通过了一些怀有偏见的错误决议,伤及无辜,扼杀了新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雅典政治治理采取()

3、A.抽签选举B.轮番而治C.陶片放逐D.直接民主3.1945 年 10 月 5 日,陕甘宁边区选举委员会在关于今年乡选工作致各专员县市长的信中,正式提出将乡一级参议会改名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这项重要改革的措施,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 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以此为依据,在边区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新一届边区参议会的三级选举运动。此次修改()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是边区对选举制度的有益探索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D.说明建立联合政府是众望所归4.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

4、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据此可知,这一成效主要得益于()A.均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方田均税法5.据下表可知,晋时期()史料出处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晋左思咏史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B.君主权力受到削弱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政府统治基础扩大6.1913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文官普通考试之科目如下:一国文;二历史;三地理;四笔算;五法学通论;六经济学。但在 1915 年颁布的文官高等考试令中却明确将经义规定为文官考试的必试科目。据此可

5、知,民国初期的文官考试制度()A.实现了选官制度的现代化B.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性C.体现了孙中山的考试思想D.保留了传统科举制的残余7.唐律疏议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这体现出唐律疏议()A.礼法结合B.以人为本C.删繁就简D.体系完备8.2023 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立法法继 2015 年后第二次修正。这次修正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合宪性审查制度、地方立法权限与机制、监察立法和立法体制机制。立法法的发展()A 推动新中国立法主体持续扩大B.

6、标志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建成C.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D.表明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9.商周后,桃树已在中原普遍种植,礼记中也将桃列入了祭祀“五果”之一。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在罗布泊楼兰古城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中有桃核的出土。同样,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中还发现了唐代的面食。这反映出()A.西域文化改变唐朝风俗B.国内各族饮食文化趋同C.政府加强西北边疆管辖D.中原饮食文化广泛传播10.学者叶江在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历史刍议中提出,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推动建立和建构民族国家,并且在民族国家的政治架构中体现其包容性、确立所有的社会成员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和主权自治的核心原则。据此可知,民族主义的形成()A.有利于专制王权的强化B.加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C 推动民族国家普遍建立D.激化不同民族之间矛盾1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由此可见()A.中国和东盟战略合作关系加深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强D.人类命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