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相应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2、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左图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右图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某队员在该岛从 1500m 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
3、.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2.左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第 1 页/共 6 页A.处 B.处 C.处 D.处3.据右图,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A.16 时至次日 8 时 B.8 时至 16 时C.18 时至次日 6 时 D.6 时至 18 时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两地为陆地,地为湖泊,P1、P2 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此时,小船上的旗帜最可能飘向()A.东 B.西 C.南 D.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该地区处于夜晚 B.地气温高于地C.地为阴雨天气 D.地盛行下沉气流6.比较两地的降水概率和昼夜温
4、差()A.地降水多,昼夜温差大 B.地降水多,昼夜温差小C.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D.地降水少,昼夜温差小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 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为红海沿岸地区水系及代表地(开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第 2 页/共 6 页蒸发强,降水少海域较封闭注入径流含盐量高亚丁湾高盐度洋流的输入A.B.C.D.8.7、8 月份轮船从印度洋驶入红海后,船员最可能会发现()A.轮船吃水深度变大 B.阴雨天气增多C.海水水位略微增高 D.沙尘天气增多沙丘风蚀坑是由侵蚀坑和积沙区组成的风沙地貌形态,是固定沙丘活化的
5、明显标志。下图示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一个典型的沙丘风蚀坑,积沙区迎风坡短而陡、背风坡长而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M 观测点()A.位于侵蚀坑,盛行偏西风 B.位于积沙区,盛行偏东风C.位于侵蚀坑,盛行偏东风 D.位于积沙区,盛行偏西风10.在各观测点中,M 观测点风速达到最小值,原因是气流进入沙丘风蚀坑后()A.摩擦力变大 B.因扩散减速 C.受地形阻挡 D.垂直运动增强石灰岩被溶蚀后,不溶性组分积累转化为岩溶残积层,该层可成为成土母质。残积层及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能产生岩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图是我国西南岩溶区一处类型石灰岩风化壳剖面。下表为采样点的部分元素测试教据(元
6、素百分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完成下面小题。第 3 页/共 6 页采样点编号 Fe2O3(%)TiO2(%)CaO(%)MgO(%)15.54 1.24 0 51 1.30 0 87 0.17 30.29 18 0711.读表测试数据表明,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A.铁、钛元素流失 B.钙、镁元素流失 C.镁、铁元素富集 D.钛、钙元素富集12.图中岩溶残积层最可能呈现的颜色是()A.红褐色 B.灰白色 C.暗黑色 D.青灰色13.根据剖面结构,推测最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的层位是()A.旱地耕作层 B.岩溶残积层 C.岩粉及碎裂岩层 D.基岩层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2022 年 7 月 22 日,记者刚刚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16 日以来,新一轮强降雨造成全省 103 个县(市、区)877 个乡镇 300.4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33 人,失踪 8 人。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 37.6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25.6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215.2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2.2 亿元。据完成下面小题。14.对洪灾进行适时监测,主要采用的技术是()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