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商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商洛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 距今约 4000 年的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皇城台位于内城中央,四边包砌石墙,面积约 8 万平方米。皇城台顶部发现有大型宫殿高等级夯土建筑基址以及池苑遗址,在其东侧还发现有门址,由广场、南北墩台、内外瓮城和石板道路组成,石板道路可能是通向内外城的主干道。这反映出当时()A.城市布局凸显专制色彩 B.礼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具有

2、较高组织规划能力 D.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2. 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基本治理原则,希望达到“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的目标。这一主张()A.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 B.旨在调和阶级间的差异C.反映了顺应天道自然的思想诉求 D.意在增进文化的多元性3. 汉武帝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赃)为盗”。这则史料体现的政策是()A. 移民实边 B.均输平准 C.重农抑商 D.打击豪强4. 孝文帝将国都南迁洛阳,明令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朝中禁鲜卑语;又令鲜卑人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这些措施()A.顺应了民族交往交融的趋势

3、 B.避免了北魏政权的分裂C.摆脱了鲜卑族保守派的束缚 D.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5. 据通典记载,唐太宗时期许多低级官员开始参加政事堂会议,有“参议朝政” “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等 10 多种,他们都是宰相。这()A.调整了三省与六部关系 B.满足了加强皇权的需要C.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D.导致了冗官现象的出现6. 北宋对货币的需求史无前例,史学家彭信威认为, “北宋铜钱铸造额比唐朝增加十倍到三十倍”。尽管如此,北宋仍被“钱荒”困扰。这反映出北宋()A.推动白银货币化 B.区域长途贸易发展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商品流通规模扩大7. 唐代家具在装饰上崇尚富贵华丽,宋代家具追求典雅精致、简

4、洁工整、朴素淡雅的风格,用局部点缀代替大面积雕镂装饰。这一变化反映出()A.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B.理学影响社会文化生活C.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D.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高一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8. 清史稿记载: “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由此可见()A. 内阁负责处理机要事务 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的制衡C.奏折制度有一定的规制 D.军机处负责处理一般事务9.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繁荣兴盛。呈现“弹丸之地,商人、贾舶与不逞之徒皆聚其中” “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盛况。

5、据此可知()A. 南方流民问题渐趋严重 B.抑商政策逐渐失去了效用C.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D.商品生产增加社会流动性10. 虎门销烟后,英国人这样评价,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圈套”可用来说明()A.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虎门销烟解决了鸦片问题C.清朝统治者的落后无知 D.英商在华利益得到了保障11.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在洪秀全的影响下加入拜上帝会,因受到清廷的追捕,于 1852 年到达香港,1859 年受到洪秀全倚重回到天京。在香港期间,他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形成了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方案,这就是资政新篇的由来。可见资政新篇( )A. 受到了中体西用

6、思想的启发 B.带有较强的民主政治色彩C.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12.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计划在中国修建铁路。1858 年,俄国计划修建连接莫斯科和中国黑龙江地区的铁路;1862 年,英国计划修建通过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的铁路;1885 年,法国计划将越南铁路接至中国云南。这反映出()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我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C.西方列强内部矛盾尖锐 D.我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1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外交压力和战争失败的现实,清政府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外交事务和更好地与外国列强打交道,决定设立专门的中央机构负责办理外交事务,于咸丰十一年(1861 年)成立了总理衙门。这反映出 ()A.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传统宗藩体制被否定C.国际法则成为共识 D.西方文化被积极传播14.19 世纪末,康有为提出“孔子为教主,为神明圣王,配天地,育万物,无人、无事、无义不围范于孔子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