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地理1=32025.01说明:L本试卷满分100分,调研时间75分钟。2.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调研序列号。3.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成功发射,开 启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之旅。嫦娥六号携带了世界上首面玄武岩纤维织成的五星 红旗(如图1)。据此完成第12题。图11.用玄武岩纤维制作五星红旗,主要考虑到A.成本低廉 B.隔热耐低温C.

2、防止失重 D.抗外力腐蚀2.月壤的颗粒由深层至表层逐渐变细,推测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桐桐家阳台朝向正南,阳台周围全天无遮挡。桐桐利用手机软件查询当地的太阳高度 及方位。图2为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具体信息,据此完成第35题。高二地理第1页共8页图23.查询的城市可能是A.上海(31 N,121 E)C.太原(38 N,112 E)4.查询的月份可能是A.2月 B.4月B.连云港(34 N.119 E)D.北京(40 N,116 E)C.7 月 D.12 月5.若下列日期均为晴天,桐桐家阳台一天内被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是A.12月22日 B.9月23日 C.

3、7月23日 D.6月22日图3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该地区曾发生过褶皱,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依次为:灰岩、砂页岩、页岩.据此完成第67题.0断层线 ZI地层界线图例 雪砾岩 困砂砾岩 灰岩醺砂页岩 辗页岩图3i花岗岩6.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岩石的形成时间早于断层 B.岩层曾受西北-东南向水平挤压C.乙可能发现变质形成的板岩 D.断层线西南侧向西北方向移动7.据图推测该地发生过的地质过程是A.固结成岩一褶皱弯曲一岩层断裂一岩浆侵入一冷却凝固B.岩浆侵入一冷却凝固一固结成岩一褶皱弯曲一岩层断裂C.固结成岩一岩层断裂一褶皱弯曲一岩浆喷发一冷却凝固D.岩浆侵入一冷却凝固一岩层断裂一褶

4、皱弯曲一固结成岩 高二地理第2页共8页台风”黄碧嘉以于2024年9月16日7时30分以强台风级(42米/秒)登陆上海,成 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给该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图4为台风“贝碧嘉”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题。8、台风底贝碧嘉”生成与移动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A.生成于东北太平洋B.中心气压值呈先降后升趋势 a移动速度越来越慢 D、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上升9.9月16日2时17日2时,图中杭州风向变化为A.东南风东北风B.西北风西南风 C.西北风t东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10.9月i5日2时16日2时入台风“贝碧嘉”风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摩擦力逐渐变小 B,

5、地转偏向力增强C,热量和水汽补给多 D.副热带高压增强长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且完整,成为研究植被垂直带理想场所。图5为该山 10002300米高度范围内,西北东北方向坡面上沿水平方向所绘制的植被垂直带曲线带 谱。据此完成第11 12题。11.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的分布特征为A.高山苔原带全部分布在2000m以上B.岳桦林带的上界由西北向东北波动升高C.暗针叶林带宽度变化幅度较树线过渡带大D.红松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受坡向影响不明显高二地理第3页共8页12.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山地植被分布格局,下列现象填不可熊发生的是A.树线过渡带面积增大 B.暗针叶林将向岳桦林带上侵C.红松针阔混交林带整体上移 D

6、,苔原带总面积减小温跃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之间由现水温急剧下降的海水层b黄鳍金 枪鱼是暖水性鱼类,栖息和产卵适宜温度多在27301cli温跃层上界深度影响着黄鳍金枪 鱼的耦息空间。图6示意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第1314题.图613.热带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的可栖息深度比东太平洋更大,导致该现象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潜热输送 C.大气环流 D.海水运动14.有些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上界的深度变浅,可能使A.赤道西太平洋金枪鱼产量减少 B.澳大利亚东岸森林火灾增多C.赤道中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增多 D.南美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增多2023年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图7为 西南地区碳汇生态保护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西南地区碳汇生态保护区图7高二地理第4页共g页15.图中所示两类固碳重要区分别表示A.甲是森林生态系统,乙是草原生态系统B.甲是森林生态系统,乙是湿地生态系统C.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乙是森林生态系统D.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乙是湿地生态系统16.M、N两区域碳汇储量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A.热量差异大 B.降水差异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