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训练卷生物(五)试题.pdf》,以下展示关于《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训练卷生物(五)试题.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生物(五)第1页(共 8 页)生物(五)生物(五)考生须知: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位于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按国

2、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资源 A.库在采集同种植物种子时,要采集不同经纬度、海拔、土壤类型上生长的植物种子进行保存,其主要目的是保护 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其膜蛋白高度糖基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溶酶体膜蛋白糖基化可能发生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C.溶酶体膜蛋白糖基化可防止其被内部的水解酶降解 D.溶酶体膜蛋白可作为载体蛋白将病毒运进溶酶体进行降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3、4 题。二化螟等害虫的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化学农药防治会带来环境

3、污染及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显著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虫害,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在害虫防治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科研人员利用 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防控二化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诱捕器中的 LED 灯泡发射特定波长光诱捕二化螟,另外设备中放置性信息素诱芯可引诱雄虫前来交尾,实现雌雄双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 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进行虫情监测及防控效果评价 B.诱芯中高剂量性信息素可使二化螟产生抗性信息素突变 C.诱芯中性信息素诱捕雄虫可改变二化螟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其出生率 D.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利用物理及化学信

4、息实现对二化螟的有效防治 4.转基因技术进入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抗虫作物的生产等。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需引起关注。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A.动物转基因可能引发致癌性 B.转基因技术用于制造致病菌 C.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D.转基因作物遗传稳定性低#QQABRQgw4gK4kJbACQ6rAUEKCQmQkJOiLYoEgQCEKAQLgQFIBAA=#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训练卷生物(五)试题生物(五)第2页(共 8 页)5.如图所示,组蛋白乙酰化及去乙酰化过程由不同酶催化,能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属于表观遗传修饰。下列说法错误的

5、是 A.图示过程不直接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组蛋白受去乙酰酶催化利于基因的转录 C.组蛋白的乙酰化及去乙酰化可影响细胞分化过程 D.组蛋白乙酰化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可遗传给后代 6.如图所示,细胞内许多信号蛋白、酶蛋白和膜通道蛋白的活性变化可通过蛋白激酶催化的磷酸化过程进行调控。如蛋白激酶 A 能催化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化,改变其空间结构,使其处于激活态从而催化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化是一个吸能反应,能量来自于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 B.ATP 在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化过程既提供能量又提供磷酸基团 C.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过程,可能与其促进糖原磷酸

6、化酶的磷酸化过程有关 D.蛋白激酶可催化酶蛋白、膜通道蛋白等多种蛋白的磷酸化说明此酶无专一性 7.大彗星风兰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兰花,具有超细长的花距,花蜜储存在超长的花距底部,许多昆虫无法从中吸取花蜜。长喙天蛾具有很长的喙,可以轻易地深入大彗星风兰细长的花距,吸食到其储藏在底部的花蜜,同时帮助其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彗星风兰体内控制其花距性状的等位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大彗星风兰具细长的花距是在长喙天蛾的选择下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C.长喙天蛾具有很长的喙是其经常将喙伸入花距吸食花蜜造成的 D.长喙天蛾细长的喙与大彗星风兰细长花距的形成体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 8.断裂-重接假说认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起因于染色体的断裂,断裂端间可产生不同的连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一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两端重新连接,将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B.若一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片段未重新连接,无着丝粒的片段丢失会导致缺失 C.一次断裂产生断裂端与另一非同源染色体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会引起易位 D.上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且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9.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