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龙岩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龙岩市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中发现,城内的大型墓地里,随葬品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而城外小型墓地,随葬品却很稀少。这表明当时A.部落之间战争频繁 B.阶级分化比较明显C.国家形态趋于成熟 D.宗法制度初步形成2在春秋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是在 1146以上高温中冶炼的产物。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没有任何测量温度

2、的仪器,只能凭肉眼观察熔化合金的颜色来判断。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A.冶金业的主导地位 B.冶炼技术的首创地位C.手工业的分工细密 D.劳动人民的工匠智慧3史记记载,秦统一后,对官方文书的名称、格式、用途作了严格的规定。从睡虎地秦简记载中,也可知官府公文的类别有书、移、关牒、久书等。这体现了史学研究中A.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的严谨性 B.文献史料的可靠性C.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互证性 D.考古发掘的重要性4“(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诸侯王国全被削夺 B.政府管控商业贸易C.地方监察日益完

3、善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5北魏迁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画由“平城模式”演变为“洛阳模式”,其特征之一是孝子图画像的流行以及类似的道德劝解主题画像普遍存在。据此可知,当时A.壁画艺术的空前发展 B.民族政权的更迭频繁C.民族交融的逐步加强 D.民族隔阂的完全消弭6隋炀帝在洛阳举行了表演大会,场面盛大奢华,用丝绸缠绕树上,并要求各酒食店不得向胡客收取餐费,以此夸耀“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这可用来解释隋朝A.统一的条件 B.强盛的过程C.灭亡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7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重要救令必须经门下三级政务官审阅,大事还得向皇帝复奏,由皇帝在中书省草拟的诏书上画“可”或“敕”字方才取得法律效力。据此

4、可知,三省六部制的推行A.体现了分权制衡 B.保证了决策无误C.加强了君主集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8唐太宗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据此可知,唐太宗看重的是科举制有利于A.提高官员素质 B.扩大统治基础C.增进社会公平 D.提高行政效率9据唐关市令复原清本,唐朝政府要求商人在外贸过程中要申领通行证,并要求相关互市官员认真查验,禁止违禁物品出关,没收走私货物等。这表明唐朝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依令执行抑商政策C.注重规范外贸管理 D.司法程序规范严密10唐朝中后期,城市开始出现灯笼广告;宋朝时,灯笼广告被广泛应用于装饰门

5、面和吸引顾客,这在酒肆、茶楼中尤为常见。这反映了A.新型经济模式产生 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D.传统民间习俗变动11辽史太祖纪详细梳理了自炎帝到契丹祖先的谱系,“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德祖之弟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这反映了辽朝A.华夏认同的意识 B.民族传统的湮灭C.南北面官的制度 D.深受儒学的影响12元朝在云南地区设置行省,行政官员由朝廷委派,基层则任用世袭的土官进行管理。赛典赤被任命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知,云南行省的设立A.首次把云南纳入中央版图 B.稳定了元朝西南边陲C.体现了元朝以北制南

6、原则 D.加速改土归流的步伐13郑和下西洋时,曾帮助苏门答腊解决王位继承的问题,以及与暹罗之间的矛盾,帮助满刺加摆脱暹罗的强势欺压,帮助处理占城与安南、暹罗、真腊等国的关系。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重构了东南亚的秩序 B.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C.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D.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互鉴14西台漫记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不从事农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赛飧计。”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A.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C.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15清朝对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设官建制;在青海、西藏等地区实行政教结合的治理模式,并从中央派遣官员监督管理。这体现了清朝A.坚持满汉一体 B.奉行华夷平等观念C.实行改土归流 D.推行因俗而治政策16北宋理学家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这些思想A.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B.秉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C.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D.体现了传统的民本观念17.1